会议洞察|多边合作共创AI与高等教育融合蓝图
2024年4月25日,“引领生成式人工智能与高等教育的高效融合”2024年东南亚地区高级别政策对话会(以下简称“政策对话会”)在印度尼西亚(以下简称“印尼”)雅加达成功举办。政策对话会邀请了东南亚各国教育部官员 、国际组织代表、高校领导、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高等教育利益相关方,旨在汇聚各方力量,共同探索人工智能时代高等教育的创新路径。
本文分享了政策对话会与会各方有关东南亚区域政府间合作、校企合作、国际组织合作等多元的行动模式,并以印尼政府、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亚洲开发银行、联合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中国深圳)(以下简称“创新中心”)和印尼网络教育学院为例,分析了各相关方如何搭建多边合作的平台来赋能院校和教师、联结产业发展需求和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以及如何将人工智能技术成果融入课程设计和教师专业发展。此外,本文以金山办公为例,介绍了教育技术企业如何通过技术方案支持印尼本地高校和政府,推动东南亚高等教育的数字化转型。

图源:Freepik
![]() | Romyen Kosaikanont 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SEAMEO)高等教育与发展区域中心主任 |
通过区域合作共建人工智能与高等教育融合的生态系统
一些研究发现,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的最大障碍是相关政策的缺失。作为涵盖26个中心的大型地区性国际组织,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SEAMEO)在教育、科学和文化等多个领域开展工作,定期开展人工智能政策对话,支持各国制定人工智能政策和战略。例如,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中心(SEAMEO STEM-ED)成立了人工智能工作小组,合作共议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过程中涌现的政策动态及相应指南的制定;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地区高等教育与发展区域中心(SEAMEO RIHED)则举办了多场以“高等教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研讨会。
总体而言,政策制定须考虑东南亚地区的多样性。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背景和需求,因此政策制定不能一概而论。然而,政策制定的核心原则是通用的,例如,人工智能的应用必须以“人”为核心,最大化教学和学习效果,促进教育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并关注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从更为实践化的角度来说,赋能教师、加强能力建设也同样重要,以确保教师及学生均可在安全、高效的环境中合乎伦理地使用人工智能。要促成如上目标,各方应采用区域合作的方法,共同建设公平高效的人工智能与高等教育融合的生态系统。东南亚各国应加强合作伙伴关系,共享资源、知识和实践经验,并合作开展相关研究,分享人工智能发展的前沿动态,交流政策制定经验,从而共同应对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SEAMEO分布在东南亚的26个中心地图
SEAMEO RIHED “高等教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系列研讨会
![]() | RA Sungsup(罗成熙) 韩国发展研究所客座教授、亚洲开发银行原副行长 |
亚行高等教育投资重在提升院校研发能力并加强产学合作
亚洲开发银行(ADB,以下简称“亚行”)注重知识和教育领域的投资。2022至2024年,亚行在教育领域的投资大约为50亿美元。过去 5 年,亚行对高等教育项目的投资不断增加,高等教育投资在所有教育项目投资中的占比增长了3倍,从2017年的8.8%增长至2023年的27%。高等教育投资强调与产业的合作,开发相关就业指导方案和新课程,来提高项目的实用性。亚行未来对高等教育的投资将更多关注科技的应用(尤其是工程学科)、信息技术领域与农业科学。亚行对印度尼西亚高等教育系统所投资的项目价值1.385亿美元,投资的重点在于研发创新(R D)。项目成果包括改善研发设备条件,加强院校机构能力建设,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并孵化初创企业。
未来亚行计划加强印尼重点大学的科技园区建设,提升院校研发能力并促进研究成果转化,通过产学合作实现更大规模和高质量的创新发展。此外,亚行作为多边开发银行,致力于构建强有力的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通过与东南亚国家政府部门合作,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并与私营部门合作,推动产业创新,为人工智能与高等教育的融合提供相应资源和支持条件。

2017-2023年亚行高等教育投资在所有教育项目投资中的占比 (数据来源: ADB)
![]() | Uuf Brajawidagda 印尼教育、文化、研究和技术部职业教育司企业伙伴协调处代理处长 |
校企合作有助于加强人才培养和产业创新发展
印尼2022年第68号总统条例强调了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对人力资源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职业教育机构与各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有助于实现国家或地区发展战略。在此背景下,印尼正在推行“伙伴关系生态系统建设与基于区域潜力的创新发展项目”,致力于加强校企合作,链接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该项目由印尼教育、文化、研究和技术部职业教育司长组织,并由教育基金管理机构(Lembaga Pengelola Dana Pendidikan, LPDP) 提供资金。
该项目的主要内容是根据不同地区的潜力、优势和发展议程开展相关研究工作,项目成果包含有关劳动力规划和创新发展规划的政策简报,并基于本地实际需求为创新产业集群的建设提供政策建议。具体而言,项目研究内容还包括对人工智能等技术和关键职业的评估,平衡劳动力供求关系并促进就业。此外,印尼教育、文化、研究和技术部开发了线上平台,便于企业和教育机构分享信息和资源,匹配合适的职业培训机会。该项目的经验是,企业参与是伙伴关系建设中的重要一环,校企合作有助于培育可持续的合作生态系统。高等教育机构和职业教育机构的人才培养计划应关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从而积极响应产业需求并增强区域创新能力。

印尼教育、文化、研究和技术部提供校企合作线上平台
![]() | 王家宁 金山办公软件有限公司产品生态合作总监 |
校企合作推动东南亚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
校企合作有助于发掘本地教育需求,赋能东南亚国家高等教育;教育技术企业通过与高校分享智慧办公、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文档办公系统等技术方案,推动教育与新兴技术的融合。创新中心与金山办公(WPS Office)合作开发IIOE微证书课程和培训,并为智慧教室项目提供软件支持。在2024东南亚地区高级别政策对话会上,WPS为参会嘉宾免费提供WPS AI会员权限;长期而言,WPS与创新中心共同拓展有合作意向的发展中国家高等院校,助力发展中国家与地区的教育智能化与现代化。

图源:Freepik
![]() | Teguh Prasandy 印尼建国大学信息系统专业教师 |
基于本地需求与印尼高校合作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在数字化时代,持续且灵活的专业学习机会对于提升讲师的数字化能力至关重要。印尼网络教育学院(IIOE印尼国家中心, ICE-I)与创新中心合作,在印尼开展“IIOE高等教育工作者数字化赋能微证书项目”(以下简称“IIOE微证书项目”)联合行动计划,包括基于IIOE高等教育教师数字能力参考框架(以下简称“框架”)共建本地化课程,并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曼谷多部门地区办事处、创新中心共同开发微证书政策指南,并赋能院校和教师采用微认证的评估标准和工具包。

![]() | 毕小涵 创新中心副主任 |
IIOE微证书项目促进高等教育工作者的技能提高和再培训
人工智能时代,高等教育机构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挑战包括资金短缺、培训课程有限、教师能力不足,因此借助外部合作关系来互通资源、能力建设尤为重要。基于发展中国家院校的共同关切和需求,创新中心联合东南亚的高等教育政府部门和院校推出和实践IIOE微证书项目,帮助教师、管理者和领导者获得必备的数字化能力,更加积极、有效地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提升高等教育的教学、管理和领导。IIOE微证书项目作为开放教育资源,旨在推动高等教育工作者的技能提高和再培训,许多院校和政府机构表示愿意将IIOE微证书纳入国家和院校层面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 此外,创新中心通过IIOE国家中心机制实现高等教育的本地化和定制化需求。当前全球12个IIOE国家中心旨在发挥“以点带面”的影响力,在发展中国家搭建国家层面的高等教育机构网络,实现IIOE项目课程的本地化应用,并与各国开展政策对话会、制定政策成果,提供支持性的政策环境。ICE-I作为IIOE印度尼西亚国家中心,与创新中心共建IIOE微证书课程,计划2024年底建设6门课程,不断提升印尼高校教师在线与混合式教学能力。

2022年4月,创新中心国际网络教育学院与印尼教育、文化、研究和技术部高等教育司、ICE-I就共建IIOE印度尼西亚国家中心签订合作协议。
IIOE全球伙伴网络
结 语
本次政策对话会致力于为东南亚国家高等教育利益相关方搭建多边合作的平台,促使各方分享国际资源及本土化创新经验,共同打造人工智能与高等教育融合的合作新生态。本文通过回顾政策对话会嘉宾展示的案例,分享了高等教育创新的多种合作模式。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展现了政府间合作模式,为东南亚各国人工智能与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以人为本”核心原则与战略,强调区域合作的方法共建教育生态系统。亚洲开发银行作为多边金融机构,重在构建公私合作伙伴关系,通过高等教育投资来激发院校研发和产学合作潜力。在校企合作方面,印度尼西亚教育、文化、研究和技术部通过研究项目和数据平台链接企业需求和资源、促进人才培养和就业。金山办公为东南亚高校工作者提供先进技术工具,并通过IIOE课程提升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印尼IIOE国家中心ICE-I与创新中心和印尼高校合作,共同推动IIOE微证书项目在本地的实施,促进高等教育工作者的技能提高和再培训;并通过政策对话等方式,助力印尼高校实现数字化转型战略。
图源:Freepik
本文分享了政策对话会与会各方有关东南亚区域政府间合作、校企合作、国际组织合作等多元的行动模式,并以印尼政府、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亚洲开发银行、联合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中国深圳)(以下简称“创新中心”)和印尼网络教育学院为例,分析了各相关方如何搭建多边合作的平台来赋能院校和教师、联结产业发展需求和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以及如何将人工智能技术成果融入课程设计和教师专业发展。此外,本文以金山办公为例,介绍了教育技术企业如何通过技术方案支持印尼本地高校和政府,推动东南亚高等教育的数字化转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