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贤毕至 精英荟萃 | 细数创新中心走出的青年才俊(赴国际组织任职篇)
随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变化与外交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国对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的认知及需求历经了由浅入深的过程;1986年《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积极参与联合国及其各专门机构开展的活动、广泛参加各种国际组织。自此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合作步伐显著加快,对国际组织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
基于不断深化的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共识与人才需求,中央逐步将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纳入国家战略发展需要。中国社会科学网《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模式及借鉴》一文谈到,2010年颁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文件明确提出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中央政治局第27次集体学习会议以及2016年中央政治局第35次集体学习会议上高度重视全球治理方面的人才培养,强调参与全球治理需要一大批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了解我国国情、具有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国际谈判的专业人才。
作为教科文组织与深圳市政府共同设立的二类教育机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中国深圳)(以下简称“创新中心”)主动服务我国在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方面的战略发展需要,立足科技赋能高等教育发展、持续深化与教科文组织等国际机构和其他伙伴的合作,共同推动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依托自身核心竞争力,积极发挥着为国家高等教育和国际交流领域培养并输送高素质青年人才的作用。
创新中心与现今在不同领域熠熠闪光的青年才俊们联系沟通,探索、收集并记录在册实习工作时期别样的经历、故事与思想,让每一份独特的见解与情怀都留下自己的足迹,见证创新中心与每一个邂逅的不断成长。
本期推送将走进曾于创新中心实习后赴国际组织任职的青年人才的世界,听他们将回忆的故事与情感娓娓道来。
1、联合国粮农组织 陈立:
| 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专业 |
曾实习部门和时间:原综合部(现行政部)(2021年4月至8月) |

我怀着对国际组织工作的兴趣申请了创新中心实习,希望进一步了解创新中心如何与海内外企业和高校合作推进项目,共同落地可持续发展目标和教科文组织各项议程。 在创新中心期间,我获得了许多难忘的工作经历。在老师的培训和指导下,参与了翻译、国家调研、项目评估、网页搭建、沟通协作等丰富全面的实习任务,得到了全面锻炼提升,特别是在参与翻译报告、筹备和调试创新中心新版官网等的过程中,积累了搜集处理英文等外语资料的能力,对我后续的职业发展有很大帮助。 在创新中心的实习经历也让我进一步了解国际组织及其工作方式,并在申请后续国际组织实习和工作时获得了相对优势,也激发了我在国际组织长期工作的热情,特别是通过调研拉美国家基本情况及高等教育发展情况,让我更深入地了解全球经济和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并有志于投身国际组织工作。 |
2、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 陈祺琪
毕业于:清华大学数据科学专业 | |
曾实习部门和时间:原西亚与非洲项目部(现国际伙伴项目部)(2022年3月至7月) |
陈祺琪同学摄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总部
陈祺琪同学在实习期间主要负责调研和翻译等任务,这为她发挥自身数据分析专长提供了一席之地。她说,在实习期间:
印象很深刻的是和部门其他小伙伴一起调研西非一些国家概况和高等教育概况。震惊到我的是赞比亚的一个数据,他们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只有0.33%(2017年),互联网用户占总人口比例(2020年)14.3%。这意味着十个人里面只有不到两个人体验到了网络和科技的力量。也是那个时候,我意识到非洲还有很多国家需要能力建设和知识共享,明白了“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深刻道理。 在翻译、调研、撰写报告中积累的能力和经验,一定程度上也帮助我之后申请到了联合国驻华协调员办公室的联合国志愿者(UNV)项目等实践机会。 |
3、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 成一榕
毕业于:曼彻斯特大学国际发展专业 | |
曾实习部门和时间:知识生产与传播中心(2020年9月至2021年3月) |
成一榕同学工作照
同样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工作的成一榕同学认为:
相⽐于我之前的其他实习,创新中⼼各位⽼师的指导更加细致,工作环境智能化,流畅度高。在知识⽣产与传播中⼼部⻔实习期间,我负责管理中心新媒体的编辑和发布,参与筹备中⼼旗舰刊物《云际》,参与刊物的选题和框架搭建,并协同打造创新中⼼新版官⽹,在收获参与感的同时也增强了协调能⼒。 |
4、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 夏梦伊
就读于:澳门大学传播学专业 | |
曾实习部门和时间:知识生产与传播中心(2021年11月至2022年4月) |
![]() | ![]() |
夏梦伊同学工作照 | 夏梦伊同学生活照 |
夏梦伊同学曾参与《云际》第三期和第四期的编校工作。她说:
在来到创新中心实习前,我对高等教育领域的专业知识可以说是“空白”的。不过,在刊物的编校过程中,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我从英文稿件内容的调整、到中文翻译稿件的校对、再到后期排版工作的审校,虽然工作内容量较大,但完整参与了一期《云际》刊物“从0到1”的过程,不仅收获满满的专业知识,而且很有参与的成就感! 至今回忆起部门指导老师专业、认真的工作态度,仍然感到钦佩与尊敬。老师们在日常工作中仔细指导工作内容、悉心传授工作经验,使我在创新中心实习的半年时间中收获了丰富且扎实的国际组织实践经验。 |
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 牛馨翌
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国际教育发展专业 | |
曾实习部门和时间:知识生产与传播中心(2021年3月至9月) |
牛馨翌同学APEC会议工作照
基于对创新中心的使命、工作模式和工作内容的浓厚兴趣,牛馨翌同学决定申请创新中心实习,希望通过实习更好实现自身专业领域的发展。牛馨翌表示,
在为期半年的实习期间,部门老师任务布置思路清晰,工作安排切合个人能力和兴趣,并会在工作中及时给予反馈,这些都为开展工作提供了支持。特别是准备《云际》创刊号时,巨大的工作量也充分调动了我们实习生的能动性,并充分磨练了多线高效工作的技能,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我还培养了翻译、编辑和校对各类中英文文件的技能,提升了跨部门沟通协调能力,这些经验都与我后来的工作息息相关,对于后来适应在其他二类机构的工作大有裨益。 |
6、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胡复儒
毕业于:马里兰大学公共管理专业 | |
曾实习部门和时间:原亚太项目部(现国际伙伴项目部)(2020年9月至2021年7月) |
胡复儒同学生活照
胡复儒同学在身边师友推荐下决定申请来创新中心实习,并事先通过创新中心官网了解了创新中心过往项目。她说:
我认为创新中心对于国际社会发展有着正向影响。在和部门各位老师长期共事的过程中,特别是在一起撰写亚太地区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报告的难忘经历中,实习部门老师就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大量专业知识指导和实用帮助,使我受益良多。 |
走向世界——创新中心构筑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多元平台
创新中心作为落户中国深圳的首家国际组织分支机构,充分发挥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领域二类机构的独特定位,在持续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过程中,致力于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专业技能和扎实工作经验的青年才俊,为广大青年人才提供实践、磨练、成长与涵养国际视野的多元平台。
自2020年创新中心启动实习生计划以来,已有超过120名青年人才赴创新中心实习,进一步磨砺提升了自身学习和研究能力、实际工作中所需的各项技能、工作环境的认知能力以及优秀的职业素养,逐步成长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国际组织人才,为他们之后成功升学,或赴国际组织、政府部门、院校、企业等更为广阔的天地任职拓宽了道路。
创新中心将持续深化与社会各界及伙伴国家与伙伴企业的合作,依托南方科技大学、立足深圳、扎根中国、面向全球,在国际组织人才培养领域不断为国家与全球贡献具有中国情怀、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国际视野与人类福祉的青年才俊!
下期推送将聚焦奔赴全球各地升学深造的创新中心往期实习生,倾听他们别样的历程与情怀。
文字来源:UNESCO-ICHEI 中国社会科学网